老铁你真的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吗?

日期:2024-06-22 21:44:09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在农业生产领域,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对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意义重大。那么,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哪些?该如何科学安全用药?夏季田间施药操作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对此记者正常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等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从使用目的来分,可大致分为杀虫剂(含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卫生杀虫剂)、杀菌剂(含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5大类农药。从来源上分,可大致分为矿物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3大类。从作用方式来分,可大致分为胃毒性农药、触杀性农药、内吸性农药、保护性农药、熏蒸性农药、特异性农药(驱避、引诱、拒食、生长调节等)。

  农药大多数都用在以下三种场合:一是用于卫生消杀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保护人类健康。二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调节作物生长,保护粮食安全。三是用于防治林业、草原上病虫草鼠害,保护林业和草原安全。

  农业生产上使用农药,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其免于遭受这些有害生物危害。二是调节农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使作物在生长、开花、结果、成熟、产量等方面符合人类期望;增强作物抗倒伏、抗干旱、抗霜冻、抗高温、抗涝渍等抗逆境能力。三是促进植物健康,增强作物免疫力,改善产品的质量,促进植物更好生长。

  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绿色高水平发展的有效措施。绿色防控强调绿色低毒、环境健康友好,强调病虫害防控优先使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确需化学农药防治,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并根据农药标签要求,科学合适使用。201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以来,全国植保体系积极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促进绿色防控技术落实落地,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方面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使用先进、实用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行动。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可以有效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题。实现防治效率、效果、效益“三个提高”;做到防治成本、农药使用量、环境污染“三个减少”;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三个安全”。各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可减少施药1~2次,降低农药用量20%,作业效率比农民自防自治提高5倍以上,防治效果普遍提高了10%以上。

  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用水量少,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在“虫口夺粮”保丰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植保无人飞机飞手要有资格证书,施药作业单位或个人要与农户签订正式作业合同。施药作业前,检查无人机压力部件、控制部件、流速流量等是不是正常;检查环境条件是不是满足:风速小于3级风(5.4m/s),温度12~30摄氏度,远离居民区、蜜蜂养殖等区域;药剂现混现用,选用在作业作物和防治对象上已登记的药剂,优先选择微乳剂、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剂等剂型,不建议选择可湿性粉剂;药剂混配时要添加飞防专用助剂,减少药液漂移、增加沉降等,混配后药液不能出现分层、絮凝、沉淀等;三次清洗农药包装物,避免污染自然环境和人畜中毒;大范围施药前要开展小区施药试验,确保施药安全。施药作业时,现场人员需穿戴防护服,禁止不相关的人员和动物进入作业区域;无人飞机始终控制在飞手视线范围内。施药作业后,要做好器械的清洗和维护;做好施药记录;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至农药经营门店或回收点。

  科学安全用药,包括正确选药、合理用药、精准施药等方面,是指在适宜的使用时期、气象条件和施药时间下,施药人员在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下,按照农药包装的标签说明,选用适宜的施药机械或其他措施施用农药,这样在高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对其他生物、农作物和生态环境也是安全的。科学安全用药有以下重要性:一是对施药者安全,施药时戴好口罩、面罩、手套等安全保护措施,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二是对农作物安全,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施用农药,避免农作物出现落叶、落果、灼伤等药害;三是对环境安全,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农药流失和危害,能保护农田土壤、水流等,保护畜禽、天敌、蜜蜂、鱼虾等生物安全;四是对消费的人安全,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登记作物和登记剂量施用农药,可避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适期用药一般指在病、虫、草、鼠害整个发生期最薄弱和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或者施药作物生长状态最适宜的时期进行施药,适期用药可以使防治效果事半功倍。通过适期用药,能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施药次数,延缓抗药性,降低对天敌或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对食叶害虫和刺吸式害虫,一般应在低龄幼虫、若虫盛发期防治为好;对钻蛀性害虫,一般应在孵卵盛期防治为好。对于农作物病害来说,易感病的生育期都是防治适宜时期。以种子繁殖的杂草,在幼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比较敏感,是防除适期;对害鼠来说,在鼠类大量繁殖前防控最好,一般在春、秋两季各防控一次。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距离农产品收获的天数,可保证收获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即低于最大残留量。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因其分解、代谢的速度不同,或同一种农药施用在不同生长趋势和季节的作物上,则安全间隔期会有所不同。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看清楚农药标签标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不足安全间隔期不要再施药,避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施药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帽、口罩、手套、靴子或专业防护服等,如果没有防护服,要穿长衣、长裤,戴帽子,穿胶鞋,戴护目镜、面罩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吸入体内等。在搅拌、加装或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产品时,要佩戴呼吸器、护目镜、面罩等防护装备。

  夏季高温季节要避免中午施药,以免施药者中暑。施药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下雨、刮风、高温、作物上有露水、沿海地区遇到有海雾时,不可施药;施药时如果有微风,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不可逆风施药,以免中毒。田间施药现场不可进食、饮水、吸烟,如有相关需要应远离施药现场,先清洗手、脸、口、鼻后,方可用餐、饮水和抽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