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红太阳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4-05-06 10:49:13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中的化学农药制造(C2631)。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应对病虫草害,保障粮食安全、稳产和农业丰产、丰收有着重大作用。农药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用途分,农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按原料来源和生产方法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按能否直接施用分,农药分为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

  农药的市场需求与人类对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随世界人口和粮食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加之全球气候异常导致的病、虫、草害增多,使得未来农药刚性需求将继续维持。未来,全球人口持续不断的增加与可耕地面积紧缩的矛盾将日益激化,利用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粮食问题愈发重要,全球农药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长久来看,农药的刚性需求不变,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仍将呈上涨的趋势。Phillips McDougall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为781.93亿美元。按使用对象分,与非作物用农药比较,作物用农药占比接近九成,市场销售额达692.56亿美元,近5年CAGR为5.0%。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衰退预期显现、通货膨胀持续走高、能源危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构、海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也给农药行业局部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冲击,尤其农药市场的剧烈震荡让企业难以把控和看清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农药消费水平与全球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体系紧密关联。分地区市场看,作为全球传统农药消费市场的欧洲及北美地区,农药市场基本饱和,农药需求趋于稳定;拉丁美洲、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慢慢地提高,对农药需求总体上升,尤其是拉丁美洲,已成为全世界农药需求量开始上涨最快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和并购重组,全球农药工业寡头垄断格已经初步形成,以先正达集团(已被中国化工收购)、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科迪华(陶氏和杜邦合并后拆分组建)为第一集团的跨国公司农药全球市场占比份额达到近60%。国际农化巨头的发展模式具有科学技术创新、全产业链、产品品种类型丰富、一体化、国际化等特点。上述企业主要专注于制剂生产及新产品的开发,形成农药创制的垄断局面,从而巩固其在全球农药市场的优势地位,全球农药工业和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与此同时,随着下游国际农药巨头的不断整合,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国际农药巨头的并购整合,也使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带动中间体和原料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获得更加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预期未来,随着农药产业链价值重构,具有产业链竞争优势的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的提升。

  跨国农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巨大的环保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下,充分的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这一些企业将主要掌握研发和销售经营渠道,而把农药原药的制造逐步转移到其他有成本优势和技术基础的国家。目前中国和印度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未来,发达国家农药产品对中国和印度的依赖将慢慢地提高,也会优先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在工艺、技术、环保、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的农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有关原药的采购。近年,农药市场的增长大多分布在于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地区以及中国、印度、亚太地区等新兴国家,进一步催生了本土农药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以及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国农药产量占全球产量约1/3左右。

  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强化,国际社会对危险化学品特别是高毒农药,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环保、高效、低毒、低用量甚至超低用量的农药品种逐渐取代常规农药。未来世界农药的发展趋势是: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发展超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取代高毒、不安全农药。这一替代趋势涵盖了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农药生产产业链分工的深化,我国凭借着成本、技术优势及齐全的化工生产配套,在全球农药生产环节中占了重要地位,已逐步成为全世界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并形成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科研开发和原料中间体配套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需求恢复性增长叠加环保等因素,中国农药行业出现“价量齐涨”局面,反映出我国农药行业已进入整体景气向上的趋势,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看好。2020年至2022年农药出口数量较2019年均出现较大增长,分别增加103.40万吨、72.20万吨、92万吨,出口金额较2019年分别增加27.60亿美元、31.50亿美元、62.5亿美元,近三年农药出口规模整体呈现较大增长。由于我国农药品种齐全、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目前已出口到北美、南美等六大洲180多个国家。

  2017年,我国颁发实施了新《农药管理条例》等5个配套管理办法,对农药行业的管理集中在控制农药公司数,减少登记农药产品数量,限制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引导农药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等六个方面。同时,我国相继颁发实施了《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农药工业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标准》、《环境保护税法》等,涉及农药行业的相关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

  2019年,我国逐步提升环保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环保税、排污许可证制度等长效机制,继江苏响水发生“3-21”特大爆炸事故后,我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化工产业安全整治行动,这将进一步提升农药行业进入门槛,促进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推动农药企业一直在升级转型,向高标准QHSE、技术领先、产能集中的规范性、规模化企业发展。

  随着农药使用及管理政策日趋严格,传统的高毒、低效农药将被加速淘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慢慢的变成了行业研发的重点和主要流行趋势,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新剂型得到快速的研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新产品的普及将有效促进我国农药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

  3、产业+环保+“双碳”多轮驱动,国内竞争格局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

  产业政策方面,《农药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致力于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根据规划,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环保要求方面,自2017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趋严,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停产、关停现象。

  2021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的施行,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新问题新风险防范应对,加大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惩处力度等等。在新的安全环保监管形势下,农药生产企业也将面临更加大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责任。近年来,国内“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压缩产能,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农药价格普遍上涨。同时,国内农药政策及需求导向明显,我国农药行业步入了较大的变革调整期,环保与安全政策强化,高毒农药淘汰提速,绿色农药需求旺盛,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对比2023年全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榜单(根据2022年的公司业绩计)来看,2023年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2022年度销售额共计3275.76亿元,同比增长28.76%,入围门槛为6.6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58亿元。随着农药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规模以上农药公司数显著增加,企业实力有所增强。集约化、规模化是农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增大,我国农药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整合期。管理能力强、资金实力丰沛雄厚、技术有优势、规模大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

  红太阳股份是一家专注绿色环保农药和上下游一体的“三药”中间体为主业的,集科研、制造、国内外市场为支撑的全球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命科学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历经三十四年的匠心奋斗,已发展成全球绿色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类企业,连续多次被Agrow Awards评为新兴地区最佳企业奖、最佳供应商奖(农药行业奥斯卡金奖)等。

  尤其近年来,公司通过“围绕主业、延链强主、变废为宝、绿色循环”综合施策,加强对公司“四大”绿色农药产业链的深入挖掘,建立由木薯、乙醇、吡啶碱、化工中间体、绿色农药的链式孪生共荣的产业链生态圈。公司利用主业农药颠覆性前沿技术与生态叠加优势,全面建成“世界领先、自主可控”的从可再生资源到占全球相关市场50%以上的第五代绿色农药“四大”产业链,形成了以第五代绿色农药为主体的,从“基础原材料+中间体+原药+制剂+国内外市场”的排它性核心竞争力优势,产品畅销全球。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公司依据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公司技术中心依据公司发展的策略需要,成立新产品研发小组,由研发小组对产品做可行性调研并编写产品可行性调研报告。产品可行性调研报告审批通过后,由技术中心指定的产品研制人员根据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结合具体产品研究开发需要,确定设计开发流程,制订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设计和开发的立项评审采用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技术中心组织安全、环保、质量等成员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和产品可行性调研报告的内容做充分性和适宜性评审,通过后由公司相关负责领导或其指定人员批准。

  公司设有采购部门,负责原辅材料和生产设备统一向国内外厂商采购。采购部门依据整体生产计划,确定原辅材料最佳采购和储存批量,统一负责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建立了原料供应商评价制度,定点采购原料,建立诚信档案。对大宗物资、设备、仪器采用招标采购方式,对基础原辅材料根据质量体系要求经多方比较评价后定点采购。公司上线了“云采购”线上采购系统。具体模式为,公司依据预先建立的供应商评价制度筛选确定“云采购”系统合格供应商库;公司及各子公司采购部门依据整体生产计划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并在“云采购”系统中发布采购需求;相关采购品的供应商在“云采购”系统中应答采购需求并进行报价;公司最终通过比选确定该次采购的最终供应商,实施采购计划。

  公司采取以单定产为主、以市场预期为辅确定生产任务的生产模式。生产管理部门依据已签订合同的产品品种及交货期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提前一段时间通知生产车间安排生产计划。

  公司的销售经营渠道分为国际销售和国内销售。国际销售:主要以自营出口为主,出口对象包括国际农化企业和国际经销商。国际农化企业主要是国际第一和第二方阵的农药巨头,其购买公司原药直接制成制剂销售给农场和客户;国际经销商购买公司产品有原药和制剂,制剂直接销售给农场和客户,原药则销售给农化企业制成制剂。公司部分产品也采取代理出口的模式,销售对象是国内的外贸公司,其将从公司购买的原药和制剂直接出口,销售给国际农药企业或经销商,然后再分销给农场和客户。国内销售:主要以直接销售为主,农药原药产品直接销售给农药企业,农药企业再将原药制成制剂销售给最终客户;农药制剂产品一方面通过公司销售部门或农资连锁销售点直接销售给农场和农户,同时,部分农药制剂产品也采取经销商模式销售,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省、市、县级经销商,省、市、县级经销商再进行分销,最终销售给农场和农户。

  安徽生化年产1万吨L-草铵膦项目于2024年2月23日获得安徽省池州市生态环境局下发的池环函[2024]26号的环评批复。

  公司基本的产品以出口为主,进口规模小。公司农药产品竞争力明显,进出口税收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历经三十四年匠心奋斗积累,尤其是通过近十年来利用生化技术+数字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药产业,创造了红太阳“六大”核心竞争力优势。

  公司完成了排它性“四大”绿色农药产业链技术创新的整体产业化体系布局建设。创建了以公司中央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以各生产型子公司技术中心和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技术中心为“二大”支撑的“一心二翼”科研创新平台组织体系。现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研发平台“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的多维度立体化从产品科研设计到产业化的科学技术创新完整组织体系,实现了“在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技术研发立体结构。现拥有技术人员639余名,拥有国家专利超6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90%以上,专利产业化率突破90%以上。先后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公司三十四年专注绿色农药产业链探索研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创造了“世界领先、自主可控、循环经济”绿色农药全产业链的“话语权”产品的从科研、制造、市场、团队和成熟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系统布局。建立了从可再生农副产品到生物质新能源,再从吡啶碱延展到第五代绿色农药及三药中间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了以第五代绿色农药为主体的、以上游生物质新能源和下游生物医药、生态肥料等核心中间体配套的循环经济新产业(300832)链,牢牢的构筑了排它性核心竞争力优势。这是是保证未来实现“量质双高”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力所在。

  三是,成功完成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产业链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和创新技改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目标攻坚,利用三十四年积累的绿色农药制造的实力、定力和创新力,通过嫁接数字化和生化技术,成功完成了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数字化绿色制造的敌草快二氯盐、敌草快二溴盐、L-草铵膦、氯虫苯甲酰胺、百草枯、新吡啶碱等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产业链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和创新技改,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创造了“裂变”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历经多年,利用数字化+生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仅完成了体系内成熟制造子公司数字化工厂升级改造,并已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其中,安徽国星已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单位,而且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质量标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称号。同时新建的制造型子公司全部按照数字化工厂建造。

  面对数字化的经济的变革,公司完成了“组织重构、流程重造、人才重配、制度重建”的优化布局。自主培养了能与红太阳共担当、同命运的人才团队近三千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占23.8%。目前从科研技术到产业化生产、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管理到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各主体业务单元,基本实现了“60后主控、70后主战、80后主攻”的人才梯队布局,为未来红太阳的量质双高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团队的保障。

  ①创造了拥有“平台+技术+品牌”的“特行壁垒”核心竞争力。拥有特行占地六平方公里、历经史上“太湖”与“长江”环保整治最严考验的、成熟的国家农药“定点”企业“特行壁垒”资源类公司“六家”。创造了红太阳数字化“平台+技术+品牌”的“特行模式壁垒”,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数字化运营”企业治理管控新模式,推动公司成为全世界主要农业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类公司”。

  ②创造了覆盖全球主要农业大国市场渠道网络,拥有全球直接企业客户群近“万家”。其中,国内已覆盖20多个省千余个县(区)。共取得国内外“市场许可证”超千件。

  ③已申请专利超600件,其中发明专利90%以上,专利产业化率超90%以上。

  ④创造了“小行业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农药虽是小行业,但事关国计民生,红太阳“品牌”已位居世界农药制造品牌十强、亚洲品牌500强、中国品牌百强、中国“驰名商标”、建国70年70品牌、世界知名品牌,位居中国企业专利、品牌百强和专利、市场准入、特行许可、制造厂点行业首位。

  2023年,虽然公司遭遇了不可抗拒的市场持续低迷、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以及现金流危机“后效应”的多重夹击。但公司经营团队带领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用智慧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用智谋和智勇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仍然成功取得了经营稳定、重整突破、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模式变革等系列成果。

  2023年,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所致。一是,受公司主要市场南北美洲罕见持续气候异常、东欧战争持续等“二大”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全球灭生性除草剂2022年火爆超买,导致2023年“双草”(草铵膦、草甘膦)价格“暴跌”,联动公司百草枯、敌草快(二溴盐、二氯盐)等“三大”灭生除草剂产品量价“暴跌”影响;三是,由于2023年集中研发成功的颠覆性前沿技术的“四大”产业链等“五大”系列新产品(即:生物酶工程产业链、生物L-草铵膦产业链、生物新吡啶碱产业链和生化双酰胺类杀虫剂)大工业化技术的成功实现,导致研发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增长较大。此外,根据公司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公司计提了部分资产减值准备。

  (二)2023年完成了“四大”产业链“五大”产品系列,将是支撑公司未来实现“变危为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

  2023年,面对全球农药市场多重坏因叠加影响,公司凭借34年成功创造的红太阳新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市场链、人才链等“五链”新优势,通过“围绕主业、延链强链、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等综合施策,不仅成功取得了“延链优链、产业升级”新产业链产业化成果新优势;而且实现了“经营稳定、产业化技术颠覆、产业体系升级、经营模式变革”的重要成果;同时通过“府院联动、各方协同、挂图作战、步调一致”的《司法重整》等举措实施,全面完成了预重整阶段工作,并成功进入重整“双审批”环节的重大成果。为公司未来实现“变危为机、恩报社会、投资者”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创了能支撑公司“变危为机、恩报社会、投资者”的产业、技术、人才、市场和供应等“五链融合”的中国农药行业历史发展“新通道”。

  2023年,虽然经营受内外部多重不可抗力和研发技术费用增加及计提资产减值等多因素影响而导致主要经济指标下降和亏损。但经营团队在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同时,不仅投入“巨资”利用“生物技术+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延链强链、产业升级的技术成果转化成集大型化、规模化、数字化等“三化”一体的公司新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人才链和市场链等“五链融合”的新产业技术结构体系,为保障未来三年可持续高质量实现“变危为机、恩报社会和投资者”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而且为公司乃至国家抢占全球未来农药市场至高点和取得国际市场未来“话语权”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2、开创了中国农药行业历史上产业升级和利用技术链创造产业链,利用产业链取得全球“话语权”核心竞争力新优势。

  2023年,公司利用“数字化+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科研成果,首次实现了占据未来全球50%农药市场的“四大”核心产业链同出红太阳的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化新实践。即:一是,成功开发了替代“双草”(草甘膦、草铵膦)“颠覆全球、绿色零碳、自主发明和可控”成本低、投资省、零排放的生物L-草铵膦产品链,在建的“万吨级”装置有望在今年8月底将在安徽红太阳建成投产。拟建的年产“三万吨”生物L-草铵膦项目分别将在今年9月与明年4月分别在云南曲靖及湖北宜昌建成投产。二是,自主发明和可控的人称生物制造“芯片”的年产超“万吨级”的酶工程技术产业化项目将在下月初在南京华洲建成投产。此举不仅将改写世界农药的自我技术革命,而且必将改写世界农药市场的新格局。同时带动公司绿色农药由跟跑、伴跑到领跑全球的变革。三是,通过延链强链,成功开发了替代化石能源,从可再生木薯+秸秆→生物质新能源→新吡啶碱→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氰虫、溴虫)和敌草快(二氯盐、二溴盐)全产业链的数字生化技术新工艺的实现。其中,年产2000吨氯虫装置已通过连续六个月正常生产。在建的年产6000吨氯虫装置有望今年9月底将建成投产。该产业链不仅仅具备成本低、投资省、三废少、节能环保、绿色零碳的全球首创的核心竞争力优势。而且还完成了独家储备的溴虫、氰虫等双酰胺类新产品的筹建上马。四是,全球首创、拥有国家独家发明专利、美国PCT专利的全新化合物敌草快二氯盐在红太阳独家建成年产3万吨装置。投放市场后,反应强烈,有望三年内将成为替代百草枯的第三大灭生性新型除草剂。

  综上所述,这“四大”新产业链不仅将为2024年扭转公司经营逆袭、快速地增长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而且也将为公司应对百年之大变局,践行国家新质生产力,实现红太阳由“量变”到“裂变”的跨越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中国的国策,而且也是全球应对百年之大变局的重要绿色发展抓手。更是第四次产业与技术革命的核心。近十年来,尤其是过去一年,公司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通过产业延链强链,利用生物技术+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科研成果,一手抓原有“五大”产业制造基地产业升级、零碳工厂的创造;一手抓新产业基地一步到位“零碳工厂”建设。通过这一“双轮驱动”创建世界首家行业“零碳公司”,有望一年内将同时取得云南曲靖新产业基地和南京原有“二大”生产制造“零碳工厂”的创建目标。届时,不仅将为占公司70%的绿色农药出口未来实现“零关税”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幅度提高了公司产品全球核心竞争力,取得全球“话语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将为公司取得可观的“碳汇交易”额外的超值利润。

  2023年,公司在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合力的正确领导和亲自帮助下,依靠“府院联动、司法重整”,通过坚守“不逃避、不逃债、不损‘四人’(投资人、债权人、高淳人和员工)”的底线担当思维。在全体投资人、债权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已经全面完成了预重整工作,现已进入“双审批”阶段。目前,相关审批工作有序推进,为公司通过《司法重整》彻底化解公司风险和解决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变危为机、恩报社会、投资者”的跨越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由上半场的“资源驱动”转型为下半场的依靠数字化“运维驱动”的新特点。过去三年,尤其是过去一年,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成果,围绕创建“数字红太阳”的总体指标和核心要素,对标世界未来一流企业,坚持公司“产业平台化、平台数字化、数字国际化”的总目标,按照“组织重构、流程重造、制度重建、人员重配”等“四重”管理变革目标和“人员精干化、流程精简化、管理精细化、管控数字化、效益最大化”等“五化”管理创新要求,以实现“六智一体”产业数字化战略为中心,以数字赋能、管控水平全方面提升为二个突破点。形成了“五大”数字化关键能力的全面建设。即:一是,打造SAP数字化底座,强化了线上运维能力;二是,打造SRM供应链平台,强化了产供销供应链实时管控能力;三是,打造OA协同管理平台,大幅度提高了数字化协作能力和效能;四是,打造BI数据分析平台,强化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效能;五是,打造云计算平台,强化了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整体协同运营能力和效能。这些能力的构建,不仅为公司大幅度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将引领公司迈向更高端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新境界。

  未来几年,公司将以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生物酶工程技术产业链为中心,以“世界首创、自主可控”的生物L-草铵膦、生物新吡啶碱和生化双酰胺类新杀虫剂和杂环类除草剂(敌草快)为“二大”基本点的“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为平台。坚定“聚焦主业、延链强链、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公司战略不动摇,坚守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最成熟、产品竞争力最强、市场潜力最大的占全球50%市场占有率的颠覆性生化绿色零碳产品(生物酶工程技术、生物L-草铵膦、生物新吡啶碱、生化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敌草快除草剂)等“四大”产业链为“加速器”,力争到2027年,发展成为具有排他性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民族自尊自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是公司实现“变危为机、换道超车”的高水平发展首年,也是“重整发展、产业升级”全面实现的首年,更是红太阳全体员工实现自我革命、体现自我价值、共同回馈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实现首年。如期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不仅有着应对百年之大变局,实现红太阳“变危为机”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着实现红太阳新时代的新情怀、新使命的现实意义。结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变危为机”的新红太阳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市场链、人才链等“五链”新优势和全球农化行业的市场新特点,公司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聚焦自主产权和可控的、占全球未来50%市场占有率的、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四大”产业链做大做优做强。利用公司生化农药颠覆性前沿产业化技术与生态叠加优势,全面建设“世界领先、自主可控”的从可再生资源到占全球未来市场50%以上的第五代绿色农药产业链集群。其中,到今年末,建成全球首创的全生物法L-草铵膦年产达到2万吨,为力争三年达到5万吨/年打好扎实基础。全球首创的全生化法氯虫苯甲酰胺和敌草快二氯盐分别达到1万吨/年和3万吨/年;全球首创的生物酶工程技术产业达到2万吨/年;以公司主业排它性技术、环保、零碳和成本的“话语权”优势。为实现公司未来三年可持续高质量创造大变革、大发展新空间,回馈政府、社会和投资者。

  2、全力推进《司法重整》全面成功完成。利用“府院联动”实施的公司《司法重整》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优势,在取得预重整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全面完成司法重整“双审批”及后续全部工作,全力争取早日解决资金占用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员工和地方政府“多赢”,力争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司法重整》的典型示范案例,全面实现公司“变危为机、换道超车”的高水平发展壮大的中国农药行业排头兵。

  3、全力完成农药行业世界首家“零碳工厂”创建和试运行。利用公司颠覆性前沿技术与生态叠加的成果,依托市场“刚急需”,围绕“零碳工厂”建设目标,力争今年完成云南红太阳、南京生化、华洲药业等“三家”零碳工厂建设和试运行目标,为明年“七大”产业制造基地全面建成,实现红太阳“零碳公司”目标夯实基础。全部实现后,不仅为占公司70%的绿色农药出口未来实现“零关税”提供了基础保障,而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排它性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为公司新增碳汇交易额外利润。

  4、全力发展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四大”新产业链。公司新发明创建的“生物酶工程技术、生物L-草铵膦、生物新吡啶碱、生化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杂环类敌草快”等“五大”产品系列是真正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产品系列。今年公司将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整合资源,利用好“四大”产业链、“五大”产品系的优势,在为主业“延链强链、绿色零碳、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全力推动“变副为强、变废为宝”的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新能源等产业链的发展壮大,真正为国家扛起发展生物质绿色农药、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新能源,实现化石能源替代和新质生产力的“新担当”。

  5、全力实施“数字营销”新模式。以红太阳“产业平台化,平台数字化,数字国际化”公司经营新战略为中心,在主攻优化国际市场新团队、新模式、新渠道的同时,创造公司品牌国际化为突破和以立足全球的“绿色农药”“私人农药定制+数字营销”新业态为突破的数字营销的“一个中心二个突破点”。力争成为中国农药行业率先实现新市场营销改革落地“走在前、做示范、创造新动能”又一发力点。创造红太阳市场与技术创新“双引擎”。

  6、全力推进争先创优进程,力争到年底创造“六项”国家产品的单项冠军,“二家”国家、省、市“独角兽”企业。到今年末,力争新吡啶碱、百草枯、敌草快、氯虫苯甲酰胺、L-草铵膦、生物酶工程技术产业等“六大”系列新产品成为中国单项冠军。力争南京华洲生物酶工程技术产业公司、安徽红太阳生化有限公司等“二家”企业成为国家、省、市级“独角兽”企业。

  当前,全球农化行业面临多重考验,公司作为全球农化行业重要一员,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经营上面临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安全环保风险、国际农化政策风险等,且公司控制股权的人等相关方重整执行阶段工作、公司预重整及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最终成功与否尚有不确定性。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方面,目前农药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微薄,同时新产品技术更新与产品创新投入巨大、失败风险高。

  应对措施:公司加快产品差异化策略,注重研发具有独特作用机制和高效性的新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满足市场的不一样的需求;技术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自主研发新型农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气候风险:近年来,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的频率、强度都会持续不断的增加,部分主要农业区域和农药使用市场频繁遭受高温和洪水的侵袭,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药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气候因素不可控,而其对农药行业的影响又是直接和重大的,因此怎么样应对环境变化的风险对公司制作经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应对措施:关注环境变化,依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经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充分的发挥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以应对个别地区极端天气对产品需求的影响。

  3、安全环保风险:公司生产用的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比较高,存在因设备或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环保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坚持源头治理,追求本质安全,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努力将安全、环保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风险:公司股票于2021年5月6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红太阳”变更为“ST红太阳”。截至目前,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关事项暂未消除。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关注南一农集团重整及进展情况,了解和跟进南一农集团及其关联方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持续定期发函或现场问询南一农集团及其关联方关于落实归还占用资金计划方案进度,催促其尽快清偿占款。目前相关方正在积极整改中。

  5、重整相关风险:公司于2022年11月9日收到南京中院《决定书》,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目前,公司及预重整管理人正快速推进重整双审批工作,相关工作顺利有序。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关于受理重整申请的裁定文书。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积极地推进预重整相关工作,严格按规定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并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做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关注南一农集团重整及计划执行情况。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红太阳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