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达微博--意达钢材信息
日期:2025-09-13 | 作者: 浓缩机
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8月物价数据,其中,8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CPI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叠加本月8月食品价格偏弱,对CPI形成约束。
PPI同比降幅收窄,其一是“反内卷”政策推动,供需关系改善影响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二是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属行业价格环比回落。
另外,宝武钢铁10月份出厂价在9月份的基础上保持稳定,一方面有助于避免因连续大幅涨价给下游公司能够带来过大的成本压力;另一份方面,也意识到需求复苏力度和速度尚不足以支撑新一轮涨价,表明宝钢对近期市场持谨慎态度。
短期展望,由于目前原料端支撑依旧偏强,以及在供需基本面改善预期之下,国内钢市仍有可能呈现 “先抑后扬” 或 “震荡回升” 的态势,但这股反弹动力还需要实际的需求的强劲兑现和供给端的有效控制来支撑,否则市场反弹高度和维持的时间可能依旧受限。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2025年8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15万吨,平均日产211.5万吨,日产环比增长2.0%;生铁1924万吨,平均日产192.4万吨,日产环比增长0.5%;钢材2049万吨,平均日产204.9万吨,日产环比增长2.2%。
2025年8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公司钢制材料库存量1567万吨,环比上一旬增加60万吨,增长4.0%;比年初增加330万吨,增长26.7%;比上月同旬增加1万吨,增长0.1%;比去年同旬减少78万吨,下降4.7%,比前年同旬减少96万吨,下降5.8%。
钢企日产数据和厂库数据同时增长,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大多分布在在心态和供求上:“破内卷”强力政策之下钢业日产不降反增,对市场心态形成影响;而供给端继续增加的压力,也让后续供求数据可能变得不那么美观。故而,钢价短期处于拉锯之中也是符合规律的。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7月份经济数据,其中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6月份2.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1-6月份4.6%),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1-6月份下降11.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9.4%(1-6月份下降20%)。
从1-7月份经济数据指标看,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较1-6月份显著放缓,特别是固投增幅破2%,逐月下滑轨迹比较利空,数据指标反映出经济稳步的增长压力显而易见、投资乏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大环境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供给方面,1-7月,中国粗钢产量59447万吨,同比下降3.1%;钢材产量86047万吨,同比增长5.1%。供给端依然是粗钢产量下滑但钢材产量增长的格局。
钢材市场行情报价走势,近一个月普通长材价格普遍上涨100-150元/吨,价格呈现震荡上扬、底部抬升趋势。即使黑色期货主力合约近期波动较为明显,但钢材现货受制于生产成本和现货经销商的订货成本高影响,价格基本是跟期货涨而抗拒跟跌的盘面。
从螺纹钢期货2510合约看,自6月3日到7月30日,价格由2924反弹到3384,上涨460基本接近500的一个波段涨幅空间,假如回撤50%价格就是3150附近,回撤黄金分割点就是3100附近,10合约面临交割,时间有限,预计主力合约完成换月后,价格仍有较大几率回归震荡上行。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值得关注的是,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另外,7月份PPI环比下降0.2%,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煤炭、钢材、光伏、水泥等行业价格降幅收窄,PPI整体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
进入8月,钢市在经历一波上涨后,进入窄幅调整阶段,不过由于煤矿减产信息持续发酵,以及供给收缩的预期升温,“双焦”价格再度反弹,使得黑色系整体情绪得到提振,螺纹钢期货盘面短线得到一定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往往行业利润有所回升,或驱使钢厂复产增产态势增加,而在今年行业“反内卷”政策催化下,钢铁产量调控有望落地。因此,下半年,控制产量和加强行业自律依然是重要主题,这将与钢价走势息息相关。
7月初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来,破内卷+供给侧改革预期的政策热度推动钢价大幅上行。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了一批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其共同特点是企业忽视品牌、质量、技术竞争,为获取短期市场份额和利润,降低成本投入,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钢铁、有色、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通知》提到,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持续下行,部分煤矿企业“以量补价”,超公告产能组织生产,严重扰乱煤炭市场秩序。本次核查范围为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陕西、宁夏、新疆等8省(区)的生产煤矿,已进入联合试运转的煤矿参照生产煤矿进行核查。记者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了解到,该文件内容属实,何时开始核查尚不确定。
7月19日中国雅江集团正式成立,计划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建设周期10-15年。
“破内卷+供给侧改革+大基建”组合拳推动下,经济势头向好。国内钢材现货价格自7月初也已上行接近300元/吨,期货价格上行远超300元/吨,钢市行情上涨时间已接近一个月,目前来看,虽然近两日行情略有拉锯,但是期钢尾盘总能翻红,说明政策组合带来的上涨热情仍在持续输出。到当前价位之后,钢价涨幅略有收敛形成拉锯,但是政策利好下近期震荡偏好预期不变。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6月份经济数据,其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1-5月份3.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1-5月份5.6%),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1-5月份下降10.7%),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1-5月份下降22.8%)。
从上半年济数据指标看,二季度GDP增长较一季度放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1-6月份较1-5月份放缓,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幅度略有收窄。数据指标反映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存在。
供给方面,1-6月份,中国粗钢产量51483万吨,同比下降3.0%;钢材产量73438万吨,同比增长4.6%。1-6月份中国累计出口钢材5814.7万吨,同比增长9.2%。显示出国内钢铁企业积极寻求出口,支撑钢材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钢材市场价格趋势,吉文5月上旬复盘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下跌阶段目标是2920附近;6月3日当天下跌到2912后出现反抽,吉文再次复盘两日反抽目标2960附近;观点得到时间的检验。6月23日吉文认为2960支撑,3000压力,6月30日给出3000支撑,3030的压力,下一步会试探3050压力。7月2日,吉文总结复盘几个关键位置---3130-3214。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不过制造业PMI仍然低于临界点。
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需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且因“铁矿石价格下行+终端需求不足”,行业价格指数双双回落,显示钢铁市场活跃度不足。
展望7月,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不过深藏的博弈仍在继续,背后仍然暗流涌动;同时5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还在扩大,新开工面积继续下滑,短期地产用钢难有起色。7月份,南方梅雨接力高温,建筑工地施工受限,需求减弱,制约价格。
相对利好的是,近期随着美元的进一步走弱,给到了商品市场上涨推动。上周,双焦引领“黑色系”反弹,铁矿石市场也一举突破715元一线日一早便创出近一个月高点723元。与此同时,近期钢材社会库存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有下降,商家资源规格不全,抛售压力或有限。
总的来看,目前需求疲软与外部风险交织的复杂性依然存在,因此期钢虽有上行,但涨势远不如原料市场,显得相对乏力,短期可能试探性上涨的成分较大,预计7月份国内钢市整体仍呈震荡运行态势。
据中钢协数据显示,6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平均日产215.9万吨,日产环比增长3.2%;6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579万吨,环比上一旬增加49万吨,比上月同旬减少27万吨。
近期钢价持续震荡,每一次向上的努力总是被“内在的无力感”无情拍碎,当前市场信心较为低迷。
从上述供需数据来看,产量继续“内卷”,而库存继续高企;一方面加码生产,一方面下游消化不足,两相挤压最后受伤的总是钢价。
当前市场淡季将至,据笔者与数位从业者沟通,业内对酷暑淡季阶段的下游需求与钢价走势预期较为悲观;而对上半年的总结则是“少动少亏、多动多亏”,今年的上半年钢市取胜之道唯有“脱离批量囤货,衷心服务终端”,预计下半年钢市仍将如此。
6月3日,财新中国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8.3,较4月下降2.1个百分点,2024年10月来首次跌至临界点以下。5月31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但依然在50临界点之下。
显然,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两个数据看,目前制造业景气度均在荣枯线下方,制造业供给和需求表现疲软。
钢铁行业方面,续1-3月份钢材产量同比增长6.1%后,1-4月份产量4.8亿吨,同比增长6%,钢铁行业的供给端再一次表现出了强韧性,与制造业大环境供给下降背离。与此对应的,是钢材价格跌跌不休,6月3日,端午小长假后,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跳空下跌,盘中最低2912,跌破2920的前低。钢材实物价格大面积下跌,全国大部分城市螺纹钢基准规格成交价格跌破3000。
钢铁行业,一边是钢材产量月月增长、仿佛需求下降与其无关,也或许,都在为粗钢产量实现了平控沾沾自喜;另一边是钢价的步步失守,下跌仿佛无底线。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真控了还是假控?是粗钢产量数据失真还是钢材产量数据失真?
都说不破不立,钢价的高低不是决定行业是否减产的因素,成本倒挂、亏损加剧或许才能倒逼供给端实现主动减产减量,也只有实现了供需的健康平衡,钢价才能破而后立。
5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今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0%;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0亿元,同比下降10.3%,1-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7836万平方米,下降23.8%。
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韧性,尤其是在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多项核心的指标呈现积极的变化,说明我们国家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另外,今年4月,中国粗钢产量8602万吨,同比持平,环比3月下降7.3%;钢材产量12509万吨,虽然同比增长6.6%,不过环比3月也下降了7.5%。据悉,早在5月初,国家相关部委慢慢的开始部署和推进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甚至传出今年粗钢产量控制在9.5亿吨内的消息,相比2024年的10亿吨要减少5000万吨。无论消息是真是假,在钢材料消费以及出口均遇到双重挑战的情况下,预计限产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与此同时,宏观政策协同发力,5月份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央行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较大程度提振市场信心;今年基建施工与设备更新政策拉动作用很显著,来自“内外部的压力”都得到了明显缓冲,因此近期国内钢价表现出相对抗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