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花的银子!南宁市隆安县深山里藏着一个“大银矿”!看广西地质人怎么来实现“绿色”挖矿
日期:2024-08-10 | 作者: 产品中心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西大明山一片郁郁葱葱的山窝里,藏着一只“银凤凰”——凤凰山银矿,一年的出售的收益就达6000多万元。作为一家国有股份矿山企业,凤凰山银矿流动着的血液里不仅有广西地质人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创造的“银色财富”,还有他们依托矿业开发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内含的“红色基因”,以及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绿色矿山对“绿色底线多年来,这只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山窝里飞出的“银凤凰”愈发“银光闪闪”,看广西地质人从建矿以来是如何将“银色的财富”“红色的基因”“绿色的坚守”调成既讲利润又讲政治的“本色”?
“财富都是靠双手创造的!”车子行驶在原始森林包围着的进山道路上,同车的凤凰山银矿总经理黄新阳感慨地说,凤凰山银矿建于1996年,当时进山的路都没有,为了节约资金,广西地质人发挥“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愣是凭着砍刀、铁锹、铲子等工具,在莽莽丛林中挖出了一条10多公里的山路。
创业是激动人心的事业,但创业艰难百战多,能够活下来才是他们一开始考虑的问题,在资金最为紧缺的时刻,大家发扬“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精神,勒紧裤带集资60万元,建立了一个日处理矿石量50吨的小选厂,走以矿养矿、自我滚动发展的道路。
小选厂的赢利给股东看到希望,银行也开始给公司放贷,1999年股东追加投资800万元,加上银行贷款,1999年开始筹建300吨/日的选矿厂和采矿井下开拓,2000年年底建成投产,2001年就达产赢利。后来凤凰山银矿按程序进行技改和扩建,矿山生产能力扩建为450吨/日。现在凤凰山银矿的主业是开采和选矿,最终的产品为银精矿,公司资产总值7000多万元,出售的收益6000万元左右。
“追求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但追求利润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我们要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凤凰山银矿的董事长黄体说,我们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注意分红让利给土地被租用的村集体古潭乡马村,让他们享受到和企业同步发展的红利。
凤凰山银矿早期的分红分给农户,后期分红引导村委集中投入脱贫项目,也是利用矿山的分红作为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的启动资金,结合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条件,投资种植香蕉、建设香蕉种植基地等,真正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二、三产业的发展。项目获得收益后,村集体连同后续的矿山分红一起用于发展教育和其他产业项目等,来提升村民的致富理念和致富能力。
矿山的发展,吸附周边资本聚集,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由此产生资本外溢,具有扩大区域经济的“靶心效应”,从而为乡村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和致富机会,大大加快了当地脱贫的步伐。如在凤凰山银矿在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的修建带动了当地农村、村民和农业的发展。矿区水电公路、通信工程、卫生医疗设施等直接惠及当地村民。矿山建设和生产的临时用工,如工公路维护、尾矿厍的建设等,用工优先选用当地村民,同时矿山建成后招收一批年轻村民为矿山的员工,解决了村民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矿业的开发还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的发展。
。凤凰山银矿自身在获得快速地发展的同时,注重积极融入地方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先后出资几十万元帮扶矿山周边农村扩建改造道路、修建篮球场、村委文化娱乐场所;每年出资几十万元维护农村道路。如在2001年凤凰山银矿出资10多万元帮扶隆安县古潭乡罗维村、渌岭屯农村道路扩建改造,建成后每年均出资出力维护,最多时一年出资20多万元。2013年,积极做出响应隆安县政府号召,凤凰山银矿捐资9500元支持“美丽隆安,清洁乡村”活动,同年捐赠水泥10吨帮扶隆安县古潭乡中线吨帮扶古潭乡马村修建篮球场。每年春节利用村民回乡团聚的时机,深入当地与村民联谊……这些举措促进了企业和地方政府、企业和驻地村民的和谐发展。
从远处看,凤凰山银矿就像三四处原始人家,掩映在青翠欲滴的原始森林和野芭蕉林中,听不到机器的嘈杂声,也没有粉尘的弥漫,不时有三两声鸟叫声在山坳中回响。
“必须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搞好环保建设方面要舍得投入,不惜成本,保证挖了矿山,保住青山”,这是凤凰山银矿在建矿初期就定下的开矿理念。因此,凤凰山银矿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积极探索科学办矿、依法办矿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之路,建成了“井下标准化、地面花园式”的现代化建矿模式。
矿山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都集中到尾矿库沉淀后回流循环使用。矿山建有解决能力为每小时20立方米的废水处理站,能对多余的循环回水做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全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矿山生活垃圾污水汇入尾矿喂料池,泵到尾矿库澄清后返回供选厂使用。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部分用于井下回填,铺路、建挡土墙和新尾矿坝筑坝,矿山废碴利用率达70%以上。尾矿用旋流器分离出泥质部分,用于烧制新型轻质建筑材料陶粒,每年可生产20000立方米陶粒,用掉尾矿(泥质部分)近1.2万吨,占尾矿年排放量的8.9%,既减少尾矿的排矿量,又增加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技改,选厂日解决能力由300吨提高到450吨,选矿回收率由85.3%提高到88%以上,选矿综合能耗由原来的0.0042吨标准煤/吨原矿降到 0.0030吨标准煤/吨原矿,降幅达 29 %,人工节约66%。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而且大大改善了职工的操作环境,减少粉尘的污染,减少作业场所噪音对员工的影响,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矿区实现了雨污分离,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矿井涌水、选矿尾水等)集中抽送到尾矿库沉淀后,再回流到清水池,供选厂选矿用水和井下生产用水。雨季多余的水,经废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采矿废碴集中堆放,并做好排水涵洞和拦碴坝。
矿山切实履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写。缴纳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298万多元,前期土地复垦保证金145万多元。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计划安排,逐步进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尾矿库坝面、已不再使用的废石堆放场等部分损毁的土地已得到了治理恢复,恢复面积约25亩,占应治理恢复面积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