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螃蟹能“混搭”出什么甜头?江苏盐都的答案亮了!

日期:2025-10-15 07:49:50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在线观看



  9月26日,地处S125水乡风光片区的盐都区尚庄镇塘桥村,新老社区参差融合,中心河面波光粼粼,湖畔果园里花香阵阵,美好食堂内白叟笑意盈盈……这个获评全国村庄管理示范村、省特征田园村庄、省宜居宜业和美村庄的村庄,正以工业、生态、民生的“三重甜”,让“塘桥日子比‘糖’甜”从愿景变为实景。

  走进塘桥村湖畔果园,成片的秋季西红柿苗处于开花期,黄色五角星形小花瓣,花蕊呈浮屠状,顶尖泛着绿,七八朵一簇,三四簇一苔。五六名乡民正在给西红柿苗吊绳、整枝。

  “‘湖畔1号’大棚的西红柿开出三至五苔花,部分已挂果,10月中旬即可上市。”镇农村工作工作室主任胥忠勤说,“新种类‘青甜2号’,咬一口汁水爆浆,甜度比一般西红柿高3个百分点。”

  这片占地780亩的果园,依托“尚庄西红柿”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造“采摘+露营+文创”复合业态,让从前“养在深闺”的西红柿成为“流量暗码”。

  “果园聚集‘小文旅带动大流量’,建成20亩高标准连栋大棚,引进粉果苏粉、东圣808等优质种类,亩产达1.5万斤,单季亩均效益超2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周克美介绍。

  经过“政府轻财物、企业专业化”运营形式,村团体每年可获保底分红,还带动50余名乡民家门口工作。“曾经西红柿只能贱价批发,现在游客采摘价翻两三倍,‘五一’试运行期间招待游客5000多人次。”周克美笑着说。

  西红柿栽培怎样来完结优产高效?村里正调整战略,削减老种类栽培,增种天正、苏粉系列优质高产种类,还将试点水培技能。

  “既要保住‘尚庄西红柿’的金字招牌,更要让它成为乡民的‘致富果’。”周克美说,2025年村团体经济收入估计打破60万元。

  “住新房、守老院,日子比划美!”在塘桥新式社区,当选过“榜样乡民”的张秀荣领着记者观赏自家130多平方米的房子,白墙黛瓦配小飞檐,既有里下河修建古韵,又有独立卫浴、污水管网等现代设备。

  社区旁,130米长的中心巷墙面绘满乡土墙绘,竹筛、旧耕具点缀的景象节点,既勾起老一辈乡民的回想,又引导年轻一代了解村史、留住乡愁。

  塘桥村不搞“大拆大建”。“对258户老村庄房子进行立面出新、路途硬化,同步推动户厕改造和废物分类。”周克美说,同步建成1.5公里生态驳岸,让庄西河重现清水绿岸。

  “曾经河滨是猪圈旱厕,现在变成‘微菜地’和小游园,黄昏漫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的人比曾经多了好些。”张秀荣指着庄西河慨叹。

  现在的塘桥,新式社区与老村庄无缝联接,生态停车场替代“脏乱差”死角,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掩盖医疗、购物、休闲,真实的完结“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里”。

  “两元钱吃顿热乎饭,还有老伙计谈天,比家里还舒坦。”下午5点半,塘桥村美好食堂飘出饭菜香,77岁的陈步淦和73岁的许广梅结伴用餐,边吃边拉家常。

  塘桥的长者食堂采纳“四方筹资”形式,60岁以上白叟最低2元就能吃上养分餐,一日两餐,两荤两素,日均服务50余人,不只处理白叟“煮饭愁、吃饭难”问题,更让白叟吃得定心、吃出美好。

  村里推广“五讲四助三争创”管理形式,每季度评选“最美巷道”“美丽院子”,乡民自发捐献230余件老物件点缀村庄,以主人翁的姿势建美自己的家园。

  260平方米的村社会管理中心里,法律咨询、对立调停、视频监控等功能一应俱全,网格员随时上门服务;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便利乡民业务一站式一次性办结,最大极限让大众少跑腿。

  供销e站、大众大舞台、萌宠乐土、生态停车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让乡民日子过得美滋滋。

  “作为尚庄建造宜居宜业和美村庄实践的‘窗口’,未来咱们要让塘桥‘甜’味更浓。”周克美说,塘桥村正加快优化西红柿工业链;整合年产量近140吨的1100亩大闸蟹资源,施行高效水产饲养;规划建造的100亩大闸蟹交易市场,已进入设计阶段;开发移动式露营、垂钓等文旅项目,继续完善民生服务。

  从工业增收的“甜头”,到环境宜居的“甜景”,再到民生暖心的“甜意”,塘桥正以村庄复兴的生动实践,让“比糖甜”的日子故事越写越精彩。